注册  |  登录

新时期社会工作部与社会工作机构的有效融合:以服务内容专业化和产出有效化为视角

聊城市社会工作协会 时间:2024-12-21  栏目:理论前沿 1,426 次浏览

12月19日,根据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总体部署以及第二届全体会员表决通过,聊城市社会工作协会正式更名为聊城市社会工作联合会。这一变更不仅仅是名称上的调整,更标志着我市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的领导班子和组织结构的建立,为社会工作注入了新动能,而广义的社会工作服务成为联合会新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新起点上,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彰显服务的有效性?如何与各级社会工作部及其他单位形成高效协作的全新格局,实现多方共赢?这些都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图为社会工作部及社会工作机构的有效合作提供切入点及思路。

一、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内容的提升

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内容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举办活动。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国家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评估标准以及其他地市的考核案例时,会发现个案服务的专业化效用才是核心。在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探讨服务内容的提升。

1. 从“表面”到“内核”:组织发展理念的再思考

以往我们强调社会工作机构的“面子”——如成立时间、过往成就和规模等,而忽略了其“里子”——如组织使命、价值观和战略方向。这些“内核”因素决定了机构的服务架构、技术能力以及项目运营方向。例如,一个机构是否明确其使命是推动社会问题解决、支持弱势群体,还是协助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组织价值观则为组织人才管理和项目有效性提供指引。从当前研究来看,优秀的组织往往还具有明确的人才发展规划,这些都是组织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从“活动”到“个案”:服务模式的专业化转型

在我市,一谈及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内容,大家想到最多的是做活动。因为大家平时可以看到的往往也多是活动宣传,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是以个案为基础。个案服务不仅仅是一对一地解决个人问题,它还涵盖了针对特定群体或社会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例如,化解信访问题、协助社会治理,乃至社区矛盾调解,都可以视为广义的个案服务。这些服务方案即是国家机构改革社会工作部职责的必然要求,也紧贴党委政府的必然需求,同时回应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当然,活动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执行,让活动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非流于形式的流程。例如,有些地方的社会工作机构能够通过专业的活动方案展示出卓越的组织能力,体现出活动背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逻辑而有些地方的活动仅仅是活动。这就是为什么有时领导会说:你看人家做的哪些咱们都做了,为什么做不出亮点。这就是专业性体现之一。

二、成效性: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产出的衡量

目前,我市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于对成效的模糊认知。这种困境源于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甚至将其简单视为“志愿者办活动”。这种认知误区影响了服务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1. 合理目标与双向协商

在服务采购初期,甲方(购买方)如果未能提出清晰合理的目标,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成效自然难以显现或者说难以贴合购买方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应基于双方的充分沟通与协商,明确量化和质性目标。例如,社区服务是否仅限于举办活动?是否涵盖个案服务、督导服务、培训服务等更具深度的内容?这种双向协商能显著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效果。所以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往往更强调精准化设计和“案主”参与。

2. 复制与因地制宜

另一种常见模式是复制,即将某地成功的服务项目引入本地。这种方式虽有其优势,但也可能因缺乏本地化调整而效果不佳。例如,在某些社区,现有的工作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如果强行引入其他模式,可能会导致冲突。因此,在复制过程中也要讲求方法,不能完全照本宣科,需结合本地需求进行调整,以实现短期内的快速适配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单纯方案的复制不一定能达到效果,还要看人才的配置情况、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保障情况等,都是项目成功的要素。

三、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核心:量化与质性指标并重

任何社会工作项目的评估都应从量化指标和质性指标两个方面入手。

一、量化指标提供数据化看盘

社会工作项目服务相对容易达成的是量化指标,因为项目大多数明确规定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例如,社区服务的开展次数、个案服务的数量与覆盖范围、培训服务的参与人数社会服务的宣传数量等。这些是可数、可查、可见的,对于大部分机构而言,这些指标一般都可以达成。这些是投入产出比相对好计算的方面。

二、质性指标提供专业化效果

质性指标通过描述性信息评估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这些指标反映了服务的深度和效果,是提升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的核心依据。例如,是否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是否改善了某类社会问题的治理能力?这类指标不仅考验机构的执行能力,更考验其科研能力和专业深度。

新一届领导班子为我市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在迈向新时期的过程中,各社会工作机构需要从服务内容的专业性与服务产出的有效性两个维度不断优化。在与党委政府的合作中,既要明确目标,也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展现社会工作的真正价值,助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候明,聊城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阳光社工理事长)